其他
陈志武:中国的“百年老店”为何如此稀缺?
有学者曾做过统计,在日本寿命超过100年的长寿企业有20,000多家,寿命超过200年的日本企业有3000多家;在德国、法国,也都有将近1000家,美国尽管自独立以来才200多年历史,但美国百年老字号也有1000多家。相比之下,据统计中国企业中超过150年寿命的老字号大概不到10家。除了时代和历史,还有哪些因素造成中国民营企业难以“长寿”? 我们都知道,中国原来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是人治社会,没有法治。在没有法治的人治社会环境之下,据我的了解,作为民营企业有两个最主要的出路,第一个出路就是尽量想办法让你的子孙通过科举考试当官。
最近我花了一些时间了解山东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字号——玉堂酱园,这个企业到现在断断续续存在了三百年。
玉堂酱园是1714年一个姓戴的苏州人在山东济宁办起来的,专门生产苏州人、江苏人喜欢的酱菜。100年以后,戴家子孙做不下去了,就把企业卖给了冷家和孙家,由孙家和冷家一直经营到1950年代。
这个酱园真正开始发迹,是在冷家和孙家接手之后。其中唱主角的就是孙家,孙家有四代人,要么是进士,要么是榜眼,都是做大官。当初把玉堂酱园买下来的孙玉庭,做过我湖南老家的巡抚(相当于省长),做过安徽巡抚,也做过云贵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最后做成了大学士。他的儿子也做过省长以及其他高官,连他的孙子一辈,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权时军机大臣就是孙玉庭的孙子孙毓汶,连他的第四代也考上了进士做了官。 我之所以说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原来在传统不同朝代的中国时期,民营企业、家族企业要活下去长久发展下去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就是让自己的子女通过科举考试做大官。到了今天我们没有科举考试了,民营企业让自己子女做大官的通道反而不像原来那么明朗,原来你要是能让你的儿子、孙子考上进士,做大官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高的,现在即使进入北大清华,你的儿子孙子也未必能够做上大官,所以这个路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明朗。 我之所以说到这点,在人治社会中,经济和官权力靠得很紧,这是一个最主要的保护自己家业家产和契约权利方方面面的重要手段,这条路看起来越来越不像原来那么畅通了。
其中我最为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两年以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个叫谭凯的教授,他是一个白人,两年前他出版了一本书,《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个书研究的话题就是看看中国宋朝之前的望族世家靠什么方式把他们的世家地位巩固发展几百年,他集中讲到了一个卢氏家族。
卢氏家族从汉朝时就成为了世家,到了唐朝末期这个家族还是洛阳非常大的望族。卢氏14岁时就嫁给了另外一个望族的儿子,她生了五个孩子,但是丈夫在她比较年轻时就死掉了。
于是卢氏接下来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让自己的儿子好好学习,考进士,其中有两个都考上了进士;另一个是给女儿选择很好的对象,在公元898年,她的女婿真的做了唐朝宰相。非常成功。 讲谭凯教授写的这个书,我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原来两个把家族企业发扬光大的主要方式,一是让子女做官;二是把子女的婚姻安排得尽可能理想,嫁给未来的大官甚至于宰相,把家族企业的实力继续巩固下去。 今天我们回头来看,特别是独身子女政策以后,通过联姻来扩大民营企业生存的路也走不通了,原来还有一妻多妾,这样家里的子女数量很多,每个子女给你一次机会,通过联姻把家族实力、资源网络进一步扩大,但如果是独生子女,再怎么用得好,中举和中进士的概率都不是很高。
陈志武老师在他的著作《金融的逻辑》一书中说道:中国人要负担的制度成本太高了。一个国家的制度成本包含很多方面,如民主和法治水平,产权保护体系、契约执行体系,及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其他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主和法治水平。
他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深入探寻到底是什么阻挡了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什么阻挡了勤劳的中国人创造财富,获得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陈志武先生的论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是每一个想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美好生活的中国人必备的致富秘籍。
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陈志武老师的《财富的逻辑》和《金融的逻辑》。从制度的高度,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还原金融逻辑。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赞赏小编。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是什么?(视频)
人类的进步只有一个源泉 | 安·兰德
知识没有“特供”:一位农民工朋友的购书单
诗意的栖息:阿城的文字世界(视频)
多一个人读奥威尔,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
读书是最“昂贵”又“廉价”的事情
弗里德曼:平等、贫困、遗产税(视频)
财产权: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